藝術
很感官
也很心靈
而科學
她 拿數字來搶走感官
她 用數量來綁架心靈
若能輕妙的穿透
那麼 你的科學
很藝術
【有感於很多國中生學習理化,幾乎完全被定義、公式和計算侷限住了,學習生物則認為只是將課本內容背起來,可以應付考試就了事了,理所當然的以為學習自然科學就只是在做這些事。殊不知最重要的學習是經由這些概念的理解,進而透視概念本身的意義,以達成能利用所學習到的概念來審視自然界的運作,因而對自然界有更深入、更真確的了解,也就是我們所說的教學要走向情境化、生活化。例如學習「密度」的概念,重點是讓學生理解那是一個表達物質內部結構的緊密或鬆散程度的概念,為何可以用質量和體積的比值來表達?為何密度值越大就表示內部結構越緊密?若改成用物質的體積對質量的比值來表達「密度」,那密度值越大也是表示物質結構越緊密嗎?一杯水和半杯水的密度為何相同?密度3 g/cm3是什麼意義?是在每立方公分的體積裡面,塞入了3公克的該種物質。黃金的密度是19.3 g/cm3,因此學生也必須能知道黃金只要一小顆,拿起來就會感覺很重了,這些才是學習「密度」概念所必須要透視的道理。為了表達我心中的感觸,所以作此詩,希望也能激發其他自然科教師伙伴在教學上的靈感和熱情,將學生帶往正確的學習之路,開啟學生與大自然相融合的本能,則甚幸之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