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網路教育論壇上看到有關一綱一本和一綱多本的爭議,讓我心裡百感交集,所以將我個人的感覺表達出來。
我是國中自然科教師,學校近年來已經輪替使用過了三大版本(南一、康軒、翰林)的課本,我個人由這些過程中得到兩個截然不同的經驗:
1.在個人備課付出的心力上來考量:
實施一綱一本較為省時省力,因為每年都準備同一個版本,兩三年後課本內容就很熟稔了,課本講述概念的方式,所引用的例子,所進行的實驗內容,早就已經滾瓜爛熟了,課前幾乎不用準備,就能按部就班的將內容演示出來,實驗的進行也駕輕就熟,自信穩當,因為就那麼一套。所以以前實施一綱一本的政策時,我覺得我有很多空閒的時間,因為幾乎不用備課就能行雲流水般的上課。
2.在教育良心上來考量:
實施一綱多本讓我每週都為了備課而忙碌,每個版本描述概念的方法都不同,舉來佐證的例子也不同,安排的實驗更是大不相同,實驗器材的搭配和使用都得重新來過。我是物理系畢業的,以往教國編本只要把有限的化學和地球科學弄懂就可以教了,可是一綱多本政策中卻每個版本內容都不盡相同,講述概念的切入角度不同,舉的生活實例不同,設計的實驗內容更是天差地別,逼得我必須每天忙著看化學方面的專業書籍,看地球科學方面的書籍,而且都是利用下班後去逛書店,慢慢找到自己目前需要的書籍,然後自掏腰包購買。買回來後還得細細研讀,將各版本講述概念中不懂的一一弄懂,這樣才能平順的上課。可是就這樣經過幾年下來,我發現自己對自然科學所要表達的概念更能透徹明白了,我清楚的看到這些概念背後,所要引導我去欣賞的自然界運作之美,所以在講課時好像更能收發自如,講述課本概念列舉生活實例印證時,也能俯拾皆是教材,信手捻來,妙喻天成,更容易將課本的概念和生活連結,同時我也發現命題的技巧比以往有大幅的提昇。至此我才體會到一綱多本的價值所在,但是教師必須熬過前幾年的辛苦,才會慢慢嚐到自我成長後香甜的成果。
各位老師,不知你對一綱一本和一綱多本的感覺又是如何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