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8月20日

你知道你正在做教師專業的「行動研究」嗎?

最近在網路上看到有人在討論「行動研究」,所以特地在網路中搜尋,以便確認「行動研究」到底是研究什麼?如何研究?結果發現「行動研究」主要是實務工作者對實際工作情境,採取具體行動並進行研究,以期能從實務工作當中進行反思,因而增進專業活動的品質。由此看來,其實我們每天進行教學、輔導學生和做導師行政工作時,無時不刻都在做「行動研究」當中,差別只是一般所說的的「行動研究」最後會行成論文,方便傳輸研究結果,但是卻曠日費時;而這邊所說的教師「行動研究」則是用心研究,在每天的生活與教育工作中,用心觀察、體會與回顧,有改善教育專業品質的想法,馬上付諸行動,再觀察、體會與回顧,直到形成結論,成為自己教育專業能力的結晶。其論文是寫在心上的,瞬間完成,一點都不必費時間,然後立刻可以施行在教育工作上,完全是活生生的運作。

但是據我的觀察,每個教師在做「行動研究」時用心的深度都不相同,有些老師日復一日,每天都很深心的在研究有關他工作上的各種問題,前面提過包括教學、輔導、行政等方面的問題,所以才累積三、五年的教學經驗,這些老師在教育工作方面的專業能力就讓人刮目相看了,而且他們的專業能力不會停滯不前,隨著教學資歷越久,教育專業的素養就越深、越廣,這些老師是值得我們起立致敬的,他們隨著年資增加而領更多的薪水領得心安理得,他們不管從事那一種行業都注定很容易成功,因為他們生命中已經有很深沉的「行動研究」因子了。但是也有老師在每天的教育工作中渾渾噩噩的度過,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在工作上用心不深,我完全沒有要指責任何人的意圖,只是要把狀況說明清楚。造成這些老師用心不深的原因就多如牛毛了,無法一一贅述。因為用心不深,所以藉「行動研究」來覺察事理的成效就不彰,這些教師即使從事教職多年,所累積教育方面的專業能力,仍因成長近乎停滯而顯得相當貧乏,他們從事教育工作十年、二十年和三十年時所累積的專業能力相去不遠,這些老師中有些我不忍苛責,有些我不想談論,不忍苛責的這些老師是他們在每天工作上承受的抑鬱和痛苦已經夠多了,他們有心,但是不得法;不想談論的另一部分老師是我尊重他們有選擇自己生命方向的權力,他們真的沒有把心放在教育工作上。

所以你看到重點了嗎?你的教育專業能力要不斷的精進,你就必須有深心做你自己的「行動研究」的習慣;有了足夠的教育專業能力,你才能成為有尊嚴的現代教師。網路上不是常在探討「教師自覺」與「教師專業」嗎?好像聽說教育當局希望眾教師把心放在「教師專業」上,而不要放在「教師自覺」上,聽了實在覺得好笑,這些「教育」官員真是偉大,還可以把「教師自覺」和「教師專業」一分為二,你不覺得兩者是一體的兩面嗎?不斷的在生活中、在工作上做自己的「行動研究」,讓你的教育專業能力不斷精進的過程就是教師自我覺察的過程啊!你察覺自己專業的不足處,而加以研究獲得改善,這不是「教師自覺」嗎?「教師自覺」是原因,「行動研究」是手段,而充足的「教師專業」就是結果了不是嗎?

你想知道你有深心的在作教學方面的「行動研究」嗎?請問你一些問題:
你上完一節課回到辦公室,或是上完一天課回到家,你對剛上過的課有沒有感覺?是意猶未盡呢?還是淋漓盡致呢?或是完全沒有感覺?有沒有覺得還有不足之處?何處不足?概念未全懂嗎?要如何找到資料補充自己的不足?需要買書來研讀嗎?你常去書店或上網找尋補充你教學所需要的專業知識嗎?你有沒有在生活中隨時留意周圍的事物,隨時試圖以課本中的概念來解讀周圍事物的運作原理,一發現適當例子,馬上適時的運用到課堂教學中,將課本概念與生活連結?每次段考時你有沒有把題目好好做一遍,有疑問就找命題者討論清楚,看是題目有問題或是我的概念沒弄懂,還是概念認知有誤解?段考輪到你命題時你有沒有用心設計題目,即使借用別人的題目也會加以修改設計,考完後再充滿好奇的去看學生容易錯在哪些題目,為何容易錯?

你想知道你有深心的在作輔導方面的「行動研究」嗎?請問你一些問題:
你覺得你班上的學生快樂嗎?若快樂,你是從哪邊看出來的?若不快樂,為什麼會如此呢?學生跟你發生態度上或是言語上的衝突,你有沒有在心情恢復平靜之後,經由約談該學生,或是自己仔細的回顧整個事件的過程,然後客觀的分析造成衝突的關鍵何在?還是你一想到這件事就生學生的氣,然後越想越氣,到最後乾脆不去想了?學生犯錯以後,你處理的重點是放在幫助學生面對他的過錯上,還是放在如何懲罰記過上?或者換個方式問,學生有不當的行為,你處理的重點是引導他去感受他行為是如何的不當,還是不停的責備他的不當行為,然後記過了事?你會不會常回顧到自己對學生說了不太恰當的話?或者是自己某件事處理得不太理想?當學生已經不想聽你講話的時候,你能察覺嗎?若能察覺你還是會繼續長篇大論嗎?

其實上面提了這麼多問題,並不是做為檢驗你是否深心做「行動研究」的指標,而只是想讓有心對自己專業做「行動研究」的教師有個參考的方向,而「行動研究」的深心是無止境的,你用心多深,你持續多久,你就會有多深廣的專業成長,這是一步一腳印的工作。可是近年來教育當局和社會各界好像認為教師坐領高薪,工作又太輕鬆了,所以不停的把各種雜務往老師身上堆,問問老師們最近十年來工作量是如何增加的,這就最清楚不過了;大家好像覺得老師們工作越忙、付出越多,才是社會之福,愚蠢啊!用一大堆莫須有的雜務把老師的時間都佔得滿滿的,把他們的精力一點一滴都榨乾,然後再辦一大堆研習,像大拜拜一般,說是要增進教師的專業能力,跟本是自欺欺人。老師們做自己「行動研究」的時間和精力都快被耗盡了,即使有心也被一大堆雜務消磨光了,如何成長?靠研習這個萬靈丹成長嗎?別傻了,告訴你,研習只提供你有關成長的訊息,研習才不會讓你成長!專業的成長在每個人自己實務的「行動研究」當中,醒醒吧!專家們!

沒有留言: